华佗(约145年~208年),名敷,字元化,谯(今亳州谯城区)人,东汉末年卓越的医学家。他精于内、外、妇、儿、针灸各科,外科尤为擅长,是世界上第一个应用全身麻醉进行腹腔手术的人。 他生活的东汉末年,朝政腐败,灾荒频仍,战争连年不断,造成各种疫病流行,人民苦不堪言。从年轻时起,他就决心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医疗事业。他精心阅读和研究了大量的医学书籍,同时认真学习、广泛搜集民间验方,加以总结提高,经过长期努力,终于掌握了广博的医学知识和高超的医疗技术。华佗擅长外科手术,当时他已经能够成功地进行诸如腹腔肿物摘除、胃肠吻合等大手术。他仔细研究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药物,发明了全身麻醉剂——麻沸散,用全身麻醉和手术的方法,救治了不少垂危病人。华佗治病,善于察声望色,根据病人的面目、形色、病状判断疾病的轻重和能不能治疗。他善于透过现象抓本质,辩证施治,对症下药。华佗很重视疾病的预防,积极提倡劳动和体育锻炼,认为“人体欲得劳动,……血脉流通,病不得生,譬如户枢,终不朽也。”他创造了一套“五禽之戏”(摹仿虎、鹿、熊、猿、鸟五种禽动作姿态的保健体操),当身体感到不适的时候,作一套五禽戏,直到出汗为止,就会感到身体轻爽,食欲增加,病也就自然好了。 华佗行医各地,声名颇著,但他一生坚持在民间行医,为民除病。朝廷多次请他出来做官,都被他拒绝了。华佗生前写了多种医著,现存的《中藏经》,是后人托他的名而写的。
1. 巧 试 神 医 有一年,华佗到某地行医。一个布店的学徒很不服气他。一天,他刚吃过午饭,坐在门前揉着肚皮,见华佗从门前路过,就对他的老板说:“今天我想试试华佗的本领。我马上到柜台里装病,你把他请来,为我诊治,看他怎么说。”说罢,他一个鹞子翻身,往柜台里面一蹦,两手捂着肚子,摔头打滚地嚎叫起来。布店老板忙请华佗给他诊治。华佗走到柜台里边,望望那学徒的气色,切脉之后,脸色一沉,沉痛地对老板说:“无救了,准备后事吧!” 老板心中好笑,故意问道:“先生,你看他还有多少阳寿呢?” “挨不过今夜子时!”华佗说罢,叹息而去。华佗走后,布店老板摇头冷笑道:“哼,人传神医,我看也是徒有虚名!” 忙叫他的小伙计说:“好了好了,别装了,起来吧!”可是,任他怎么喊叫,那学徒却仍旧一个劲儿地翻来覆去地嚎叫,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下来。原来,刚才他在翻柜台的时候,挣断了肠子。 学徒当天晚上就死了。
2.半部《青囊经》
华佗为曹操治好了病,不愿为官,以妻子有病为由跑回家中。曹操派人跟踪私访,过了十多天,私访的人回来向曹操禀告:“华佗妻子无病。”曹操听了心里很不高兴,碰巧没多时,脑痛症忽然复发,便命人把华佗再请进京城。 华佗到了京城,用以前的治疗方法把曹操脑痛症又治好了。曹操问道:“此病时常复发,有无办法根治?”华佗说:“要此病根除,必须砍开头颅取出风涎就永不再犯了。”曹操原来对华佗就有些不高兴,现在又听华佗要剖开他的头颅,认为华佗不怀好意,存心害他,顿时大怒,将华佗关进牢狱。 华佗被关进牢房,又替狱吏治好了病,所以狱吏对他很照顾。华佗知道这次入狱,不容易再出来,就在狱中写了一部《青囊经》,把他一生为百姓治病的宝贵经验,都写在里边了。书写好不久,他就在狱中病倒了。由于年老体弱,思念家乡,病得就更厉害了。有一天狱吏来看他,他就拿出这部《青囊经》,对狱吏说:“这是我一辈子的心血,望你收下,传授给后人。”狱吏怕曹操,不敢接收。华佗就摇摇头,叹了一口气,将《青囊经》点火烧起来,狱吏回头看到火起,急忙上前扑灭,可是,《青囊经》已经烧掉了一大半。他直跺脚,埋怨自己不该犹豫。没过几天,华佗就死了。狱吏痛哭了一场,便将华佗埋葬起来。狱吏带着残缺的《青囊经》来到谯郡访问华佗的家属,哪晓得自从华佗被害,他家全改名换姓,逃到外乡去了。 狱吏回到他自己的家乡,专心学习华佗留下来的残缺不全的《青囊经》,据说后来也成了有名的医生。相传,现在民间阉鸡劁狗的方法,还都是从半部《青囊经》中流传下来的。
3..沸 儿 汤
打从给关公刮骨疗毒以后,华佗常常闷闷不乐。他给关公刮骨时,看见关公虽然装得若无其事,其实,疼得头上直冒豆大的汗珠。能想个啥办法叫人不疼呢? 一天,一个朋友从泰山回来和华佗俩人拉呱儿,朋友说了一件事:他上泰山时到了半坡,口渴得难忍,摘吃了一种红色的草果子,谁知吃过之后浑身麻木,迷迷糊糊睡着了,等到醒来,已经半夜了。华佗一听,心里猛一高兴,用这种草果子给需要开刀的人吃,病人身上要是麻木,不就忘了疼吗?华佗忙问朋友,草果子长在什么地方?啥颜色?啥模样?并一一记下来。 第二天华佗就要起身到泰山去找这种草果子,八岁的儿子沸儿非要跟父亲去不可。华佗就这一个儿子,平时十分喜爱,拗不住沸儿再三缠磨,就带着他一块去了山东。 华佗按朋友所说的样子,在泰山上找到了这种草果子。但能否象朋友说的那样,吃了就浑身麻木,失去知觉呢?非得试试不行啊。他拿起一个草果子,对儿子说:“沸儿,我想试试这药的效力怎样,要是我失去知觉,醒不过来,你就下山请几个人把我抬下去,免得夜里在这出危险。”沸儿说:“爹,让我试试吧,我年纪小,要是吃了药醒不过来,你把我抱下山就行了。你是先生,要是这药有毒,你还能给我瞧瞧呢。”华佗听儿子说得有理,就把草果子递给了沸儿。 沸儿吃下去一个,华佗问:“嘴上可麻?”沸儿摇摇头。吃下去两个,华佗又问可麻?沸儿又摇摇头。一连吃了十几个,华佗问了十几遍,沸儿摇了十几回头。华佗心里泄劲了,怀疑朋友说了瞎话。沸儿越吃越多,吃着吃着,沸儿忽地把头一歪,躺在地上睡着了。华佗喜欢极了,草果子还真能使人失去知觉呢! 华佗抱着沸儿下了山,住在客店里,买了许多好吃的东西,等儿子醒来吃,自己坐在火盆边整理过去的笔记。到了半夜,儿子还没醒来,华佗急了,过去一看,沸儿声息全无,一摸心窝,已经凉了。原来,沸儿吃了过量的草果,毒死了。华佗放声大哭。 后来,华佗用这种草果与几种草药配成了麻药,人喝了,全身麻木,在身上割疮剜肉也不知道疼。可是为了这种麻药,华佗唯一的儿子沸儿却死了。这种药是沸儿用生命换来的。华佗为了纪念儿子,把这种药取名“沸儿汤”,这就是后来著名的“麻沸汤”。
4.青 苔 炼 膏 华佗出名了,求医人更多了,那真是有病的想请华佗一把抓好,无病的想看看华佗怎样断病如神。华佗也是不辞辛苦,只要你来瞧病,他就是不吃饭也得给你瞧。 有一天,华佗正在配药,只见一个被马蜂蛰了眼的年轻女子,用白绢捂住右眼呻吟着进来,华佗急忙放下药碾子,迎上前去,揭开白绢一看,见那只眼肿得象个桃子。这下华佗作难啦,他没治过。沉吟了一会儿,华佗只好说:“我还没有啥好法子能立时止疼,真是对不起。” 病人走了,华佗心里很不是滋味,自问道:“华佗呀华佗,马蜂蛰你都治不了,还是名医哩!”越想越不安。正在这时,耳边听得“嘤”地一声,抬头一看,是只马蜂向墙边飞去。墙角里,正好有张蜘蛛网,一只大蜘蛛在网边探头探脑地张望。那只马蜂飞得疾速,一头撞进了蛛网里,一对翅膀结结实实地粘在了网上,越扑楞粘得越紧。华佗正看得有趣,那只大蜘蛛飞快地爬到网中间,上去就对马蜂咬一口。马蜂用身子和蜘蛛搏斗,片刻功夫,马蜂一钩子刺中了蜘蛛肚子,蜘蛛一个斤斗从网上掉了下来,躺在地上挣扎。华佗叹了口气,心中说:“完了,人被蜇都要肿一大块,一个小蜘蛛还能不死。”正在叹气,只见蜘蛛慢慢爬到水边一块石头上。石头上长满了青苔,蜘蛛把肚子在青苔上磨起来。一小会儿,蜘蛛来了精神,没事一般又顺着丝儿爬上了网。华佗不由得暗暗称奇。这一回,马蜂肚子里毒水放尽了,再蜇蜘蛛也不怕了。蜘蛛扑上去,将马蜂大吃了一顿。 华佗心思一动,用药刀铲了一块青苔,用手一摸,凉丝丝的。光是凉也不行啊,它到底能不能治蜂毒呢?非得试试不行。华佗一狠心,一咬牙,取出了棉袄顶着头,往后花园走去。后花园葛针稞子上钉着一窝马蜂,华佗一竹竿捅掉了马蜂窝,“嗡!”一只马蜂在华佗大拇指头上叮了一下,华佗疼得钻心。他赶紧取过那块青苔,把大拇指放在青苔上磨起来。刚磨了几下,就觉得火辣辣疼的指头上,透进一丝凉气儿,又磨了几下,觉得生出一股热气,再磨几下,你说稀奇不稀奇?不疼啦! 这回总算找到治蜂蜇的方法了,华佗用青苔试着炼成膏,又增添了白芍等几味中草药,不大功夫,熬好了青苔膏,急忙给上午来治病的妇女送去。一试果然效果很好。从那以后,青苔炼膏的故事就流传民间了。
|